美術升學|高中美術術科考試114年起測驗題型調整
- Pei Jung Ho
- 2023年4月3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7月30日
於2022年七月,教育部公告—自114年起實施「高級中等學校藝術才能班特色招生甄選入學術科測驗題型調整」,也就是說,後年起國中考高中「美術」、「音樂」、「舞蹈」班的術科考試,將會改變以往固定的考試題型,讓學習評量呼應學生的學習目標與歷程。
第一批新制考試的應考生族群,便是111學年度(今)國一的學生

針對美術才能班,本篇文章將分為五個面向討論此次的題型調整
1|「美術」術科測驗題型調整方式
以往:素描、水彩、水墨、書法
改制題型:素描、「彩繪創作與延伸」、水墨、書法
其中,「彩繪創作與延伸」分為A及B兩部分。A部分以圖像表達的方式,測驗學生色彩表現、媒材掌握及創作統整能力;B部分為新增之測驗題型,旨在測驗學生關於創作內涵的基礎論述能力及文化延伸、圖像設計、多元媒材等延伸性的轉化能力。
2|新制考試細節說明、評量尺規
由於素描、水墨、書法為既有考科,以下新制考試為說明「彩繪創作與延伸」部分的調整。
(1)學生將拿到的答案紙為:
A部分- 四開水彩專用紙(同舊制水彩考科)
B部分- 測驗紙
(2)可使用之媒材包括:
A部分- 透明與不透明水 彩、壓克力顏料、 色鉛筆等,以現場能乾燥固著者為限。
B部分- 單色墨水筆及各式繪畫表現工具。
(3)A+B 總測驗時間為:140分鐘(共同測驗,不分項)
(4)成績計算方式:
新制題目的四科加權比例配置為:素描x4 + 彩繪創作與延伸 x3.5 + 水墨 x2.5 + 書法x1。
而「彩繪創作與延伸」考科中,AB兩部分配分比例為:Ax70%、Bx30%
教育部公告之B部分評量尺規為:

3|新制考題示例題目
4|厚日觀點—針對新制考題,我們的觀察
「調整不無壞處,但調整的速度超過學生能力可以負擔的範圍時,再有創意的考試對學生來說恐怕只會是另外一種公式的套用。」
刪去水彩考科,改制的題目嘗試跳脫單純寫實的靜物描寫,以繪畫結合書寫的方式更綜觀地測驗學生的創意思考與繪畫技能,考題方向接近大學術科考試當中的「創意表現」,雖然可以預知,要應對大方向的考題調整必定會有一段陣痛期,但示例題目中A部分的改變,我們認為不無壞處,除了寫實技巧外,讓學生更有彈性的組織畫面,有助於想像力的與理解/圖像表述能力的訓練。
然而,B部分考題的設計是我們認為值得再深究的地方。教育部公告示例題目的三個範例分別是:(1)設計一尊有節慶特色的吉祥物,並闡述理念 ; (2)以大眾需求為目標,轉化主題「防疫面面觀」,以簡單的圖文內容進行視覺傳達與設計 ,並闡述理念 ; (3)以「海潮之歌」 為主題,參考 A 部分之附圖構思一件立體或裝置作品 ,並闡述理念。
甚至,上述第三的範例的評分標準為:1.作品之造形 2.作品之空間安排 3.作品之打燈方式
吉祥物設計、視覺設計,與立體或裝置作品皆是不同領域的專業,也涉及創作的不同層次,需要完整且獨立的創作思考、設計能力,還有針對主題的認知脈絡,成熟的創作者都要一定的時間完成,要求國中學生在140分鐘裡,要繪畫一張完整作品、要想出針對題目的設計解方、要書寫完整的理念,似乎是個過重的負擔。
新式題型著重應試者的知識統整、創作論述及即興表達能力
理想面看,可以透過多元的測驗方式,評量新課綱下學生的美術素養與創作能力
現實面來說,國中階段的學生需要大量吸收且消化學科知識,美術班的孩子更需要花費長時間累積繪畫的基礎能力,在課業壓力和健康的生活作息已經失衡的現況之下,更去要求孩子要具備多麼有多麼成熟的創作思考能力,未免有些操之過急。
5|應考方向調整,建議三三準備方式:三個面向+三個工具!
兵來將擋,水來土淹!當今的小國一未來就要面對此調整,我們建議儘早開始著手預備
送上建議的準備方式,給正在閱讀文章,無論是身為—學生、畫室、或美術班專業科目導師的你。
國一、國二階段的課程內容,從三個面向調整
設計:
以往平面為主的繪畫教學外,結合多元媒材創作(雕塑、工藝、裝置、新媒體)的實作與賞析
著重作品發想的 WHY and HOW,並結合以下第二項表達能力的建構。
寫作:
訓練完整的表達能力,不用要求洋洋灑灑的優美文章,在創作前、後都要求學生盡可能的針對自己的、同儕的作品表達自身想法,再逐漸要求學生將前述的想法完整化。
繪畫基礎:
造型、空間、色彩能力(除了靜物繪畫訓練外,建議可以讓學生熟悉人物、動物、景物的表現手法)
國三階段,三個工具上戰場
創意表現畫面組織密集訓練
建立藝術作品賞析SOP,讓學生有方式依循,能夠獨立表達對作品的想法
熟悉寫作步調、速度
最後,畢竟題型調整尚未開始施行,從公告的範例分析改變方向也難至臻完善,只能盡可能地準備,以萬變應萬變。
///
留言